文章
千年謎案真相大白:隋煬帝真墓現身工地,一代帝王僅剩兩顆牙齒
2024/01/16

ADVERTISEMENT

隋煬帝墓?

2013年3月,揚州市西湖鎮上一處工地上,從地里挖出了奇怪的磚頭,由此發現了兩座磚頭搭建的古墓。

考古專家們聞訊趕來后, 看到這有些寒酸的磚房,還以為這只是古代某個小官的墓葬,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誰知,在發掘開始后, 他們從墓中找到一塊墓志銘,上面竟然寫著「隋煬帝」的名字,還有宮廷里用的東西。

這讓在場所有的考古工作者都大吃一驚。

難道說,這座寒酸的墓葬里埋著的,竟是一代天子隋煬帝嗎?

奇怪的古墓

2013年3月,在江蘇揚州西湖鎮司徒村的曹莊一帶,有一支施工隊正在作業。

三月的揚州氣溫適宜,景色宜人,就算是從事著繁忙的工作,工人們的心情也出奇的好。

ADVERTISEMENT

在這樣的心情影響下,工人們干活十分麻利,施工進程不斷加快。

但是很快,施工就不得不停了下來, 因為有工人在工地上挖出了奇怪的磚塊。起先,工人還以為是這樣的磚塊是之前偶然埋進土里的,結果發現了一塊磚后,竟然又陸陸續續發現了其他的磚塊,而且越挖越多。

這些磚塊堆砌在一起,顯然是搭成了什麼建筑,看起來年代十分久遠。

工人們不敢再挖下去了,連忙去找到工地的管理人員,報告了這件事。管理人員過來一看,心里起了小嘀咕: 他們不會是挖到古墓了吧?

挖到古墓是好事,但也是壞事,這就說明他們不僅要停止施工,可能還要另尋地址了。不過本著責任感,管理人員還是選擇了將消息上報。

與此同時,工地上發現古墓的消息在當地迅速傳播開,很多當地村民跑來查看,將工地圍得水泄不通,施工是徹底無法進行下去了。

ADVERTISEMENT

收到消息后,揚州文物考古研究所迅速派了一支考古小隊前來確認古墓的真實情況。隊中的專家在仔細檢查后, 初步判斷這是兩座隋末唐初時期的古墓。

既然因為施工,古墓已經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壞,考古專家便在獲得國家批準后,開始對這座古墓進行保護性發掘。不過由于工地上的建筑材料實在太多,考古小隊在正式開始發掘之前,必須先在施工隊的幫助下清理建筑材料。

在這期間,考古隊員們從工人們口中得知,其實在一年前他們就曾發現一些看起來年代久遠的碎磚,但是由于工地上面原本是民房,大家只當是民房留下的,沒太在意,碎磚也跟其他的建筑垃圾混在一起了。

于是考古隊員們的工作量又大了一些,還要從已有的建筑垃圾中清理出那些屬于古物的磚塊。

ADVERTISEMENT

而考古發掘正式開始時,考古隊員們并沒有抱太大的希望,因為這兩座古墓看起來并不起眼,而且 墓室施工質量一般,規格也不怎麼高,放在古代可能就是小官墓葬,不會有什麼價值連城的寶物。

但是在發掘了一段時間后,墓中出土的東西卻讓所有考古專家大吃一驚。

當時考古小隊逐漸清理出了其中一個墓葬,編號為1號。它的規模不算大,南北長4.98米,東西長5.88米,不過墓室結構分為5部分,倒是非常齊全。

就在這時,有考古隊員在墓室中發現了 4個鎏金銅鋪首

所謂的「鋪首」,指的就是門扉上的環形飾物,也起到門把手的作用,大多都做成獸首銜環的樣式。

這種東西很常見,但是不常見的是,考古隊員發現的這4件鋪首是鎏金的,而且直徑達到了26厘米,

ADVERTISEMENT

與曾在大明宮中出土的鋪首一樣大,顯然這是宮廷里才能用的東西。

這個發現頓時讓所有考古隊員都為之一振,大家都意識到,墓主人的身份可能很不一般。

寒酸墓室與超規格的陪葬品

挖出明顯是宮廷用品的鎏金銅鋪首之后,更驚人的發現又出現在了考古小隊眼前。

在清理陪葬品時,他們挖出了 一條13環金鑲玉蹀躞(xiè)帶

根據史料記載,蹀躞帶在過去主要在北周的北方地區流行,而唐代的蹀躞帶上的帶板主要有玉、犀、金、銀、銅和鐵等不同的質地。

質地的不同,也代表了不同的等級。其中,玉帶板就是最高等級的,而13環則是玉帶板中的最高等級,也就是說,考古人員發現的 這個13環金鑲玉蹀躞帶是珍品中珍品

這樣的寶物,在古代只有帝王級別才能使用。

ADVERTISEMENT

在此之前,考古專家只在北周孝武皇帝的墓中發現了這樣的一件,可以說是真正的稀世珍寶了。

而除此之外,考古專家還在古墓的東西側室中發現了 大量的陪葬陶俑

這些陶俑大多為人物像,形態各異,有的是儒雅的文官,有的是驍勇的武將和騎兵,做工十分精美,雕刻非常細膩,栩栩如生,讓人不由得驚嘆。

這些陪葬陶俑從一定程度上說,跟秦始皇陵中的兵馬俑有異曲同工之處,能用這樣的陶俑進行陪葬的, 普通的達官顯貴都不夠資格,除非是皇帝,或者是諸侯以上的王爺。

ADVERTISEMENT

但這也讓專家們感到十分費解,因為如果墓主人真的是一位王侯級別甚至更高的人物,那麼這處墓葬未免顯得太過寒酸,甚至連宋代時期的縣令墓葬都比不上。專家們推測,不是他們判斷有誤,就是存在什麼特殊的隱情。

考古專家便打算從古墓中的陪葬品中入手。一般來說,古墓都是有墓志銘的,上面會記錄墓主人的生平,是最方便判斷墓主人身份的有力證明。

經過考古小隊的仔細搜索,果然在墓葬中找到了墓主人的墓志銘。考古小隊的成員們全都好奇地包圍過去,想看看墓主人究竟是誰。而當他們看到墓志銘上刻下的名字時,那麼好奇瞬間就變成了震驚和欣喜。

只見墓志銘上赫然寫著 「隨故煬帝墓志」

根據史書記載,建立隋朝的隋文帝楊堅之父楊忠,原本曾被封為隨國公。

ADVERTISEMENT

等到楊堅當上皇帝后,他覺得「隨」這個字的「辶(走之底)」偏旁不吉利,于是就將其去掉,改用「隋」來作國號。

也就是說, 墓志銘上的「隨故煬帝」,指的就是隋煬帝楊廣!

此外,墓志銘上還記載了 「大業十四年,帝崩于揚州于流珠堂」這樣的字句,而這恰好也是史書上隋煬帝去世時的時間和初葬地點。

無意之中發現了一代帝王的陵墓,考古隊員們自然是又震驚又欣喜。但是,等這份驚喜過去之后,大家很快想起了一件事,心中卻又蒙上一層疑云。

因為在揚州早就有一座隋煬帝陵了,還是個揚州著名的旅游景點。

如果這里是隋煬帝的陵墓,那麼已經成為景點的隋煬帝陵又是怎麼回事呢?

這就不得不提一下隋煬帝的生平了。

「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ADVERTISEMENT

隋煬帝是隋朝的第二個皇帝,也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事實上,其實隋煬帝是個很有抱負的人,他當上皇帝后立刻立年號為 「大業」,意思是 創造一番大事業

為此,他下令開鑿大運河,開創科舉,拓疆貫通絲綢之路, 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是了不起的事業,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但問題在于, 他這一步邁得太快也太急,很多皇帝一生都做不了一件的事,被他幾件一起做, 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結果導致資金鏈斷裂,朝堂體系崩潰,他本人也落得一個可悲的下場。

據說,當年隋煬帝在當時還被稱為江都的揚州, 被原本的部下宇文化及抓住后吊死示眾,時年50歲。他死后,沒有人給他收尸, 是蕭皇后求著宮人用門板做棺材,將他安葬在江都的流珠堂。

ADVERTISEMENT

後來, 隋朝的一位大將還念著隋煬帝的恩情,又 將他安葬在吳公台下。

等到唐朝建立后, 開國皇帝唐高祖與隋煬帝有血緣關系,他又下令 以帝王之禮,將隋煬帝安葬在了雷塘。

這還不算結束,後來 蕭皇后受到唐太宗善待,在她去世后,唐太宗下令 以皇后之禮,送上同樣規格的陪葬品,將她送到隋煬帝身邊合葬。只不過經過多次遷墓再葬,隋煬帝究竟葬在哪里,史書并未明確記載。

據說后人想要祭奠隋煬帝,于是就在揚州槐泗為這對帝后立了墳堆,又請當時揚州府最著名的書法家提了 「隋煬帝陵」四個字,這也就成為了後來著名的旅游景點。

而在考古過程中,考古小隊還在曹莊的隋煬帝墓中發現了 一具相對完整的女性遺骸和兩顆牙齒。

其中, 那具女性遺骸顯示,她去世時已經70多歲了,身高大約1米5

ADVERTISEMENT

,而史書中的蕭皇后是南方人,身材嬌小,無論是年紀還是身材,都能對得上。

而那兩顆牙齒經過鑒定,屬于一位50歲左右的男性,恰好隋煬帝去世時就是這個年紀。再加上墓志銘記載、13換金鑲玉蹀躞帶、鎏金銅鋪首和大量陶俑等陪葬品作證, 基本可以肯定,這就是隋煬帝最后的埋葬地。

至于為什麼隋煬帝的遺骸只剩下兩顆牙齒,專家推斷,應該是他的棺槨多次被遷葬導致的。

此外, 專家們還在墓中出土蕭皇后的鳳冠,雖然出土時破損嚴重,但是經過考古專家3年的修復,這頂鳳冠已經重新展現出了它的雍容華貴,無論是上面的十三花樹,還是水滴狀的頭飾和黃銅打造的花瓣,都異常精美。

隋煬帝是個毫無疑問的暴君,但是他并非昏君, 無德卻有功,只可惜這份功與百姓的幸福相去甚遠,沒能統一起來,這也就讓他 「罪在當代卻功在千秋」

不過如今時代早已變遷,如何的功過,正如已經被采取封閉保護措施的曹莊隋煬帝墓一般,繼續留給后人評說了。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ADVERTISEMENT

司馬家奪權,為什麼曹魏的宗室、老臣、老臣后人大多都無動于衷?
2024/04/20
他16歲當上相國,20歲篡位為王,統治華夏60年,卻被歷史抹去
2024/04/19
清朝對待皇親宗室,為何沒采用明朝「封藩制」,而是「封而不藩」
2024/04/17

ADVERTISEMENT

古代沒有地圖和導航,古人要是出遠門,是怎麼找到目的地?依靠什麼保證不會迷路?
2024/04/16
活到81歲的趙構,為何56歲就退位把皇位傳給趙匡胤一脈?
2024/04/11
古代一夫多妻制下,女性是如何相處的?正妻真的不嫉妒嗎?
2024/04/10
清朝「火耗歸公」是什麼意思,雍正為什麼要大力推行火耗歸公?
2024/04/08
秦朝墓葬發現奇書,內容顛覆史學界,揭開秦始皇和嫦娥的真面目
2024/04/07
中國歷史上,稱帝最搞笑,最隨便,死時卻最為硬氣的皇帝
202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