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康熙晚年的時候政治腐敗,可以說整個官場都是一片萎靡之象。在雍正繼位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解決前朝留下的弊端。
所以說改革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在這其中最值得一說的就是雍正自創的一項政策「火耗歸公」這是什麼意思呢?又有什麼作用呢?
眾所周知在康熙早年的時候對于政治方面的管理還是十分的嚴格的,但是在康熙漸漸年長之后,想要推行仁政,并且年紀大了之后,手段也不像之前那樣的嚴厲。
所以這就給了官場中心思不正的人機會,他們還利用康熙的這種性格,任意的貪污,挪用公款,對于朝廷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對于他們的行為大多康熙都是容忍他們,這就導致越來越猖狂,所以在雍正繼位的時候,留給他的就是虧空的國庫,無論是哪一個朝代來說,錢永遠都是最重要的。
雍正改革中其一即是豐盈國庫,但是這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在這種情況之下,雍正發明了一個方法,那就是「火耗歸公」。
簡單來說就是在地方征收糧食稅收的時候,難免會有損耗,所以他們都會多征收。但是在雍正下達了這個命令之后多余的這些都是歸國家的,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百姓的負擔。
最早是在山西實行這項改革的,在不久之后就已經涉及到全國了。對于這一項政策的重要性可能大家不知道,在康熙末年可以說是,沒有一個官員是不征收火耗的。
常言道「無官不貪」就是這樣,但是晚年的康熙即使是知道他也是無力改變的,也正是因為康熙帝的縱容,最嚴重的時候收取的火耗已經遠超應該征收的糧食與稅收。這對于百姓來說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情。
百姓們的生活本就十分的艱辛,加上了火耗之后就更加的嚴重了。一些貪官的口袋也漸漸的飽滿了起來,貪污受賄的相信可以說層出不窮,再加上康熙末年的時候,出兵準格爾更是將國庫基本上掏空。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