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數千年,恐怕沒有哪一個朝代像宋朝那樣盛產奸臣。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奸臣,宋朝恐怕就占了一半以上。從宋徽宗趙佶君臨天下到南宋末年這100多年間,奸臣層出不窮,其中比較有名的如以蔡京為首的「北宋六賊」,還有白時中、張邦昌、秦檜、萬俟卨(xie)、史彌遠、丁大全、賈似道、陳宜中、留夢炎等等,這些名字都深深地烙印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然而,除了這些臭名昭著的賊人之外,還有一個名字在當時也被扣上了「奸臣」的帽子,那就是王安石。這讓我們大跌眼鏡,王安石怎麼可能是奸臣呢?在我們后人的眼中,王安石是出了名的千古名相,他的政治才能、道德品質和學識思想都是古代賢相中的佼佼者。
王安石從政35年,始終以兼濟天下為準則,對待官場沉浮和仕途去留從不計較個人名利榮辱毀譽。
他從小就樹立了苦讀從政、報效國家和黎民百姓的遠大志向。除了是影響后世歷史的政治家之外,他還是被公認為學界泰斗。
他才思敏捷、過目成誦,涉獵廣泛且精通諸科,學識博大精深。他終生恪守崇高的道德節義操守,具有圣賢風范,為官清廉、一塵不染,生活方式簡單樸素、淡泊名利、超凡絕俗。總之,王安石作為封建政治傢俱有崇高的政治品質、博大精深的學識思想、獨樹一幟的道德節操和輔佐帝王的雄才大略,是其他古代任何一名賢相所不能比擬的。
然而,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王安石卻被稱之為「奸臣」。《宋史》中直接把他列為奸臣傳里,南宋更是把北宋滅亡的原因歸結到王安石身上。這個觀點最初定于南宋初期的《神宗實錄》,上面記載王安石「變亂祖宗法度」,「禍國殃民」,最終導致北宋亡國。
這個觀點後來被元明清時期的官方所承襲并成為定論,不僅為史家所認同而且被社會普遍接受。
那麼為什麼當時的人會把王安石視為奸臣呢?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方面。首先,王安石的變法觸動了當時社會的既得利益者,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不惜詆毀王安石及其變法。其次,王安石在變法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用人不當、急于求成等問題,這也給了反對者攻擊他的口實。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