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曹操創業期間,宗族兄弟諸夏侯曹,外族的謀臣武將,云集一時。
老曹家創業成功后,這些宗親、功臣、功臣子弟,皆得榮華富貴,成為曹魏政權的「既得利益」者。
然而,司馬家奪權期間,這些「既得利益者」,卻大多都無動于衷。
這是怎麼回事呢?
自曹操創業開始,老曹家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骨干班底。
1、諸夏侯曹。
諸夏侯曹,老曹的宗族兄弟,構成了老曹家第一個核心班底。
夏侯惇、曹仁、夏侯淵、曹洪、曹純等人,都是老曹掌控軍權的主要助手。
而在他們之后,曹休、曹真,又接過前輩的班,成為宗親將領的主要代表。
很長時間內,曹操及曹魏政權的軍權,都牢牢掌握在這些本家兄弟手中。
而自魏明帝時期起,曹真、曹休、曹爽等人為代表的宗親將領,也長期出現在最高領導層。
2、以「潁川派」為基點,逐步擴大的世家大族集團。
荀彧、郭嘉、荀攸等潁川士人,則構成了老曹家的文臣班底。
他們既為老曹出謀劃策,又為老曹處理政務,甚至坐鎮中樞。
後來,隨著老曹的勢力擴大,以「潁川派」為中心,又吸收了司馬懿、陳群、王朗等各地世家大族的代表。
在曹操代漢之前,世家大族多反對曹操代漢,甚至「穎川派」核心人物荀彧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到曹丕上位之后,曹丕以「九品中正制」等方式,確保世家大族的特權,由此獲得了世家大族的支持。
在此后很長時間內,曹魏的最高層,是以宗親將領和世家大族「各自出代表」來聯合輔政的。
比如:魏明帝即位時,以曹真、曹休、司馬懿、陳群為四大輔政大臣;魏明帝去世前,指定以曹爽、司馬懿聯合輔幼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