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古代打仗,為什麼一定要打下城池?繞過去不行嗎?
2024/03/20

ADVERTISEMENT

在戰爭史上,尤其是冷兵器時代,最殘酷的戰爭莫過于攻城戰。

就連孫子兵法中都明確的指出,攻城戰是最下策,而且一旦開啟攻城戰,就意味著攻城方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很多人會好奇,既然攻城戰這麼困難,為什麼不繞過城池?畢竟古代城池雖然不小,但也不是沒有別的路可以走。

其實倒也不是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但這樣做的代價卻要比攻城戰更大。

在了解古代為什麼必須要攻城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古代城池的戰略意義。

古代城池為了維持城內居民的日常所需,絕大多數都是依水而建,當然,生活所需是一方面,必要的時候,船運也是決勝戰爭的重要運輸手段。

ADVERTISEMENT

還有一些城池是依山而建,或者干脆就將入口建在狹隘的關口,可以稱得上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而古代的大多數城池基本上都是建在這樣的地方。

就比如古代歷史上南下和北伐都極為重視的徐州、襄陽、漢中。

徐州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歷史上發生在徐州的大型戰役都有兩百多起,這還沒算上圍繞徐州展開的各種小型戰役。

歷史上項羽以三萬兵力大破劉邦五十六萬之眾的彭城之戰就發生在這里,東漢末年,曹操與劉備、袁術、呂布等人都在這里展開過大戰。

就連建國前發生的淮海戰役,徐州也是當之無愧的主角。

ADVERTISEMENT

而徐州之所以有這麼重要的戰略地位,就是因為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冀五省通衙,又是丹水和泗水的交匯處,還占據著黃河和淮河之間水網要道。

不管是誰占據徐州,都能通過徐州這樣便利的交通以及堅固的城池作為戰略要塞,所以不管是北伐還是南下,徐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襄陽也是一道防守要地,金庸小說中,郭靖和黃蓉死守之地就是襄陽,襄陽地處中國華中地區,漢江中游,是鄂、豫、渝、陜毗鄰地區的中心城市。

即使在現在,襄陽也是中國鐵路運輸網的重要樞紐,襄陽境內的襄陽北站是全國第三、全省最大的鐵路貨運特等編組站。

ADVERTISEMENT

襄陽也是華北、中南、西南車流集散的重要站點,而自古以來,襄陽也是兵家必爭之地,戰略位置相當重要。

然后就是漢中。

漢中是因為漢水流經此地而得名,自古就被譽為「秦之咽喉」、「蜀之門戶」,從這兩個詞就能看出漢中的戰略地位。

三國時期,劉備就把漢中看的比自己命根子都重要,沒辦法,這里作為蜀地北上的隘口,同時也是北方割據勢力進入蜀地的通道。

如果漢中被曹操拿下,就等于在劉備頭上懸了一把達摩克里斯之劍,隨時都有被滅的危險。

ADVERTISEMENT

看到這里有人會說了,說了這麼多,你只說了這些城池的重要性,但沒有說明要占領這些地方的必要性啊。

那下面就該說到底為什麼一定要拿下城池,而不是繞道而行。

攻城戰好打嗎?不好打。

古代攻城戰中,攻城就意味著要付出數倍于守城軍人數的犧牲,沒辦法,建設城墻的意義就在于讓守城人有環境上的優勢。

而這種人為的優勢就是攻城付出巨大代價的根源。

要知道古代雖然動不動就是幾十萬大軍,但實際上這幾十萬大軍中能打仗的其實也就是二十萬左右,其它人幾乎都是輔軍,正兒八經的訓練幾乎沒有。

ADVERTISEMENT

所以真要打起來還是要看戰斗部的進攻是否順利。

但攻城帶來的巨大傷亡無疑是將領們不愿意看到的,可即使如此,還沒有哪個將領會主動繞開城池,直取要塞。

原因很簡單,孤軍深入是兵家大忌。

古代城池的防守并不是靜態的,城池之間也是有聯絡的,如果選擇繞開城池,直接前往自己的目標點,很可能會引出被繞開這座城池的守軍偷屁股。

這種做法也就是我們現在經常說的「包餃子」,前面也提到了,雖然大軍人數很多,但能戰斗的往往占比并不高,有五成都已經是頂天了。

但后勤對一支部隊來說又是極為重要的,如果將領選擇繞開城池,直取腹地,一旦被人前后夾擊,后果不堪設想。

畢竟古代打仗可不像現在,通訊工具的極端落后是戰爭中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一旦深入敵后被敵人包了餃子,可能過去幾個月自己的大后方才知道,如果有能力從合圍之中殺出來倒也算本事。

ADVERTISEMENT

不過即使戰斗部能殺出來,先不說損失是否慘重,被拋棄的輔兵可沒辦法跟著部隊殺回去,因為他們說白了只是沒有受過多少訓練的民夫。

不要小看這些民夫,如果沒有這些民夫為大軍輸送糧草,別說攻城了,可能還沒到地方,這些負責戰斗的士兵就已經餓的沒有力氣了。

另外,要想明白一個問題。

古代打仗為了什麼?別管什麼戰略縱深,也別說什麼為了百姓,說到底還是為了攻城略地,擴大自己的土地范圍。

而擴大自己的土地范圍就意味著可以獲取更多的資源,而這些資源又會用于給養戰士,讓他們煥發更強的戰斗力。

然后繼續攻城略地。

ADVERTISEMENT

所以歷史上除了偶然發生的繞城直取目標,其它基本上都是按部就班的進行攻城,而攻城的效率就是看你是不是名將的標準之一。

原來有一個句子,「千軍萬馬避白袍」,說的就是南朝梁將領陳慶之。

陳慶之攻城略地之強可以說是中國戰爭史中的天花板級別的人物,陳慶之護送魏北海王元顥北還,經歷四十七戰,平定了三十二城。

其中不乏滎陽、虎牢這樣的堅關。

不過因為他所處的朝代的原因,陳慶之的名氣并不如其它盛世將領的名氣那麼大,但陳慶之的軍事能力絕對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前面也說到了,這些城池絕大多數都建在交通要道以及河道要塞這樣的地方。

也就意味著這些地方的交通是最便捷的,古代交通麻煩可不是嘴上說說,可能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就需要花上一兩個月的時間。

這還是走官道的情況下,如果是走那些久不經人的小道,花費的時間可能會更長,中間消耗的資源也就更多。

以前生產力低下,為了調味,還會把粗布給腌透,弄成醋布,米也是反復捶打,將它壓縮到最小然后弄米湯喝。

ADVERTISEMENT

以這種條件,正常的行軍方式已經夠他們喝一壺的了,更別說不走官道,去走那些不好走的路徑。

那樣一趟消耗下來的資源都不是古代那種生產力可以承受的起的。

攻城雖然會損失慘重,但如果能攻下城池,大軍就有機會在這里拿到補給,以便于后續的行動。

而且一旦拿下重要的城池,那就意味著后續的進攻可以更加方便,這也是為什麼軍隊會不計代價的攻下城池的原因。

另外,這些城池都有一定的戰略縱深,即使后續撤退,城池也可以反向被利用起來。

當年法國耗費巨資打造馬其諾防線,但德軍一個繞道就把法國打的望風而降,原因很簡單,因為馬其諾防線沒有足夠的戰略縱深。

但中國過去的城池卻不一樣,每一座巨關幾乎都是建立在交通要到上,進可攻退可守,如果選擇繞道,需要付出的代價可能就不僅僅是攻城損失的兵力可以相比較的了。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ADVERTISEMENT

司馬家奪權,為什麼曹魏的宗室、老臣、老臣后人大多都無動于衷?
2024/04/20
他16歲當上相國,20歲篡位為王,統治華夏60年,卻被歷史抹去
2024/04/19
清朝對待皇親宗室,為何沒采用明朝「封藩制」,而是「封而不藩」
2024/04/17

ADVERTISEMENT

古代沒有地圖和導航,古人要是出遠門,是怎麼找到目的地?依靠什麼保證不會迷路?
2024/04/16
活到81歲的趙構,為何56歲就退位把皇位傳給趙匡胤一脈?
2024/04/11
古代一夫多妻制下,女性是如何相處的?正妻真的不嫉妒嗎?
2024/04/10
清朝「火耗歸公」是什麼意思,雍正為什麼要大力推行火耗歸公?
2024/04/08
秦朝墓葬發現奇書,內容顛覆史學界,揭開秦始皇和嫦娥的真面目
2024/04/07
中國歷史上,稱帝最搞笑,最隨便,死時卻最為硬氣的皇帝
202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