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史上,尤其是冷兵器時代,最殘酷的戰爭莫過于攻城戰。
就連孫子兵法中都明確的指出,攻城戰是最下策,而且一旦開啟攻城戰,就意味著攻城方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很多人會好奇,既然攻城戰這麼困難,為什麼不繞過城池?畢竟古代城池雖然不小,但也不是沒有別的路可以走。
其實倒也不是沒有別的路可以走,但這樣做的代價卻要比攻城戰更大。
在了解古代為什麼必須要攻城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古代城池的戰略意義。
古代城池為了維持城內居民的日常所需,絕大多數都是依水而建,當然,生活所需是一方面,必要的時候,船運也是決勝戰爭的重要運輸手段。
還有一些城池是依山而建,或者干脆就將入口建在狹隘的關口,可以稱得上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而古代的大多數城池基本上都是建在這樣的地方。
就比如古代歷史上南下和北伐都極為重視的徐州、襄陽、漢中。
徐州的戰略地位不言而喻,歷史上發生在徐州的大型戰役都有兩百多起,這還沒算上圍繞徐州展開的各種小型戰役。
歷史上項羽以三萬兵力大破劉邦五十六萬之眾的彭城之戰就發生在這里,東漢末年,曹操與劉備、袁術、呂布等人都在這里展開過大戰。
就連建國前發生的淮海戰役,徐州也是當之無愧的主角。
而徐州之所以有這麼重要的戰略地位,就是因為徐州地處蘇、魯、豫、皖、冀五省通衙,又是丹水和泗水的交匯處,還占據著黃河和淮河之間水網要道。
不管是誰占據徐州,都能通過徐州這樣便利的交通以及堅固的城池作為戰略要塞,所以不管是北伐還是南下,徐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