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對于帝王而言,能得到一位優秀的將領是十分幸運的事,如果能得到那麼一兩位名將并用好的話,那成為千古帝王也不是什麼難事了;而互補型名將更是難得,畢竟一個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而且所擅長的也有所不同,比如有的名將更傾向于進攻,有的名將更傾向于防守。
就算是全能型名將,因為互補型名將的威力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麼簡單,這等于是雙方用自己的優點將對方的缺點給彌補了。但是在古代,有些王朝終其一朝,都沒能遇到一對互補型名將,甚至連普通點的互補型武將都得不到,畢竟這是運氣問題。但是歷史上卻有那麼一位帝王,運氣真是好到爆棚,不服都不行。
這位帝王就是赫赫有名的漢武帝,漢武帝的運氣之好,是歷史上任何一位帝王都極為羨慕的,能與之相比的可能也就唐高宗李治、明宣宗朱瞻基以及清朝乾隆皇帝了;畢竟漢武帝的爺爺和父親留下的遺產實在是太豐厚了,「文景之治」
第一對:程不識&李廣
這第一對互補型名將其實是程不識和李廣,或者說這是他父親漢景帝劉啟留給他的家底之一;這程不識和李廣的匹配程度應該達到了九成,程不識雖然在如今沒什麼名氣,但在古代,尤其是在當時,程不識的名氣卻是絲毫不弱于李廣;程不識一生從軍,身經百戰,雖然沒有什麼顯赫的奇功,但卻也是未嘗敗績,屬于穩扎穩打,基本功極其扎實的將領。
而李廣呢,屬于那種擅用奇兵的猛將,一手弓術在歷史上都是極其有名的。程不識和李廣,就是典型的互補型,程不識穩扎穩打,給他一萬士兵那就是一萬士兵,而李廣軍隊的五千人可以頂五萬人來用;但是要知道,程不識雖然只有一萬士兵,但他會將這一萬士兵發揮到極致;而李廣雖然五千人可以當五萬人用,但就像賭博一般,不是大贏,就是大輸。
如果能夠將程不識和李廣組合起來用,讓程不識統領大軍,正面對陣匈奴大軍,然后讓李廣統領騎兵作為奇軍,騷擾或者繞到匈奴后方偷襲的話,那匈奴軍隊可就難受了;程不識的軍隊打不垮,還時不時被反擊一下,等到背后李廣的騎兵布置好,就可以前后夾擊了;可惜,兩人在當時雖然齊名,但卻從未搭檔過,程不識擔任山西太守,李廣擔任右北平郡守,可惜了。
第二對:衛青&霍去病
而第二對互補型名將就是衛青和霍去病了,衛青是漢武帝的小舅子兼姐夫,因為衛青的姐姐衛子夫嫁給了漢武帝,并成為漢武帝的第二任皇后,而且衛青還娶了漢武帝的姐姐平陽公主;不過衛青能夠上位,靠的還是自己的能力,在龍城之戰時,他領一萬騎兵直搗匈奴祭掃天地祖先之地——龍城,消滅匈奴數千人,取得勝利。
此戰之后,衛青迅速崛起,成為漢武帝最倚重、最信任的將領;但隨著統領的軍隊越多,衛青的責任也就越大,所以他改變了作戰風格,作戰思想和程不識越來越像,穩扎穩打,絕不打沒把握的仗;但奇襲的活得有人來干啊,就在這時,他的外甥霍去病突然出現,霍去病簡直就是天生的名將,17歲上戰場就奪得首功,被封為「冠軍侯」。
霍去病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回、大穿插、殲滅戰,讓匈奴人損失慘重;更為關鍵的是,衛青和霍去病是親戚,而且漢武帝對他倆極為信賴,所以兩人經常一同領兵北伐,衛青為正,霍去病為奇,最為經典的漠北大戰就是這麼取勝的;也正因為如此,漢武帝才特地將霍去病的軍銜提升為和衛青一樣,或許就是想保留這樣的一正一奇方式吧。
其實衛青、霍去病和程不識、李廣有點像,只不過衛青比程不識更全面一點,而霍去病的能力和運氣比李廣好一點;而更為關鍵的是,程不識和李廣從未搭檔過,而霍去病自從軍就是跟著舅舅衛青的,此后一直搭檔,這也許就是兩對互補型名將的最大區別吧;不過不管怎麼樣,也可以看出互補型名將的威力,如果讓衛青和霍去病單獨領兵的話,結局可能比程不識和李廣好一點,但也絕對到不到千古絕世名將的地步。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