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人為什麼比動物更高級?」
一個高贊回答:「因為人會為了長遠的利益而克制自己的本能。」
懶惰消極、間歇性自律、容易放棄,這些不外乎是人性的本能,也是大部分人的軟肋。
一個人如果任憑自己被本能和欲望牽引,就會慢慢喪失斗志,變得懈怠和消沉,日子也會變得毫無秩序感。
最好的活法,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學會節制欲念,讓生活就在生活的軌道。
01
節制是一種智慧
歌德說過:
「節制是一種智慧,我們需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要負債累累。」
人人都有欲望,但是欲望過多,會給自己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
節制欲望,減輕負擔才能讓自己更專注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上。
京劇演員王珮瑜,人稱「小孟曉冬」。她嗓音極好,加上刻苦練習,二十多歲就拿到了各種京劇大獎。
有段時間,她被各種贊美包圍,逐漸失去了對自己清晰的認定。
她開始放縱自己。
那時候,高興時就把身上的錢全部花光,不高興時,會找朋友大快朵頤。最后導致體重猛增,人站在台上精氣神都沒有了。
恩師看她對生活毫無節制,嚴肅地告誡她:
「如果你為了外界的贊譽和生計唱戲,你就會被欲望吞沒,只能失去京劇的貴氣。」
羞愧難當的她認真地反省自己的行為,從管理自己的欲望到放棄任性的消費,最后把心收回來,屏蔽外界的聲音,專注于自己的業務提升。
以后幾年,她遇到自媒體的興起,為了讓更多年輕人認識和了解京劇,王珮瑜極力的宣傳京劇文化。
在喜歡她的粉絲中,有人說看見她好像看見一位在戲曲里的隱士,沒有浮躁,沒有喧嘩,唱腔純凈,是京劇的本味。
她這時候才真正的悟到師傅的苦心:
「在名利面前要保持清醒,堅守京劇表演的初心,才能傳遞給觀眾真正的戲曲文化。」
莎士比亞也曾說:「欲望猶如炭火,必須使它冷卻,否則會把心靈燒焦。」
智慧的先人,早就明白,放縱一時的欲望只會讓心靈沉迷,于人、事沒有半點助力。
節制,是一種大智慧。
生活當中,當你懂得節制欲望,也就更清晰自己的所為,才能保持初心,走到最后。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