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朱元璋宴請老臣,劉伯溫悄悄將龍袍一角壓在身下,竟救了自己一命
2024/02/16

ADVERTISEMENT

當年,劉伯溫與朱元璋并肩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如今,二人關系為何變得劍拔弩張?劉伯溫在慶功宴上僥幸存活,又是憑借何種預見和機敏?他對昔日戰友慘死何以深感痛心,最終選擇隱退深居,其中緣由又有何內在邏輯?

1371年,朱元璋登基為帝,建立明朝,功臣劉伯溫封為柱國。在南征北戰中,劉伯溫為朱元璋出謀劃策,立下汗馬功勞。如今功成名就,劉伯溫卻深居簡出,避開政治爭斗。

其他大臣們卻開始沉溺于榮華富貴帶來的奢靡生活。他們濫用皇上賜予的特權不計民生,甚至還損害百姓利益。這些行為激起了朱元璋的不滿。

朱元璋對大臣們曾經的功勞心存感激,也體恤他們在征戰中所受的艱辛。因此,他長久以來一直容忍大臣們的種種過錯。但如今他們越來越猖狂,朱元璋終于忍無可忍。

ADVERTISEMENT

一個計劃在他心中逐漸成型,準備給予這些大臣們一個教訓。

1371年冬,明廷在南京修建一座名為「慶功樓」的宮殿,朱元璋命人邀請功臣們參加這里的首次慶功宴會。劉伯溫也在受邀之列。

劉伯溫接到邀請函后,便陷入了深思。他敏銳地覺察到,這次宴會似乎有些異樣。慶功宴會原本象征榮耀,想必不會如此匆匆安排。而且,邀請的也全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將。

為識破朱元璋的真實目的,劉伯溫決定親自前去慶功樓赴宴。11月的一天,他來到了這座金碧輝煌的宮殿。朱元璋面帶溫和笑容地在主位上迎接賓客。然而劉伯溫注意到,他的眼中似乎隱藏著一絲寒光。

ADVERTISEMENT

當晚的宴會熱烈非凡。來賓們享受著美妙的歌舞和珍饈美味。談笑風生中,劉伯溫卻一直小心翼翼。他時刻關注著朱元璋的一舉一動,尋找蛛絲馬跡。

朱元璋的舉止溫和隨和,面帶愉悅。而其他大臣們也完全沒有戒心,痛飲美酒,高聲暢敘。現場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劉伯溫卻依然保持警惕,他隱約感覺事有蹊蹺。

就在劉伯溫端詳周遭之時,他注意到了朱元璋身后龍袍的一角。這給了他一絲靈感——他決定試探朱元璋,看他是否真的打算加害。

劉伯溫謹慎行事,他沒有貿然離席。而是選擇了一個隱蔽的時機,悄悄地將朱元璋龍袍的一角壓在了自己的坐墊下面。如果朱元璋即將發難,那麼必定會先確保龍袍的安全。

果然,不久之后,朱元璋便在仆從攙扶下告退了慶功宴。劉伯溫立即警醒——他判斷朱元璋的離開很可能預示著即將降臨的血雨腥風。

ADVERTISEMENT

宴會仍在繼續,諸臣們絲毫沒有察覺到危險逼近。而劉伯溫已經深信大難將至。他裝出酩酊大醉的樣子,搖搖晃晃地來到宴會廳側門。確認無人注意后,他提起長袍就向外疾奔。

就在劉伯溫逃離不久,慶功宴的大門「轟」地一聲被牢牢關閉。頃刻間,樓內火光四起,濃煙滾滾。被困其中的大臣們這才意識到中計,但為時已晚。他們的求救聲很快淹沒在熊熊烈焰中。

而奔出慶功樓的劉伯溫,則在驚魂未定中不住替這些昔日戰友感到難過——他們建立大業,卻迎來這樣悲慘的下場。這一刻,劉伯溫明白了朱元璋手段之毒辣與心計之深沉。

ADVERTISEMENT

事后,劉伯溫深居簡出,避開政治風波。他與朱元璋的關系日漸疏遠。然而即使低調行事,他還是難逃朱元璋的猜忌。

1377年,劉伯溫的妻子與兒子相繼病故。有傳言稱,這其實是朱元璋派人下的毒手。劉伯溫雖不能證實真相,但這無疑加深了他對朱元璋的戒備之心。

他開始相信,自己有朝一日也難以幸免。朝中野心家為討好皇帝,時常在朱元璋面前詆毀自己。久而久之,皇帝定會起殺心。為免禍及家人,劉伯溫選擇退隱幕后,不再過問朝政。

1379年,劉伯溫病重不起,他相信自己很可能是被人暗中下毒。臨終前,劉伯溫要求家人將他葬在簡陋的民居旁,而非家族墓地。因為他不愿與曾背叛他的明廷有任何牽連。

劉伯溫雖然最終幸免于難,但慶功宴上的慘劇卻成為他心頭的刺。

ADVERTISEMENT

他無法原諒朱元璋用這樣殘忍的手段加害昔日戰友。也無法釋懷自己逃脫一劫,卻沒能挽救更多無辜的生命。

這場浩劫無疑深深打擊了劉伯溫。它摧毀了他對君主和朝廷的真誠信任。它使一個心中本懷大志大德的功臣,最終在痛苦和失望中含恨而終。

朱元璋建立了輝煌的明朝,卻也因權謀騙局失去了一位心腹良臣。如今人們記取歷史教訓,不免要深思:大業需要忠心,也需要寬容。失去后者,前者就難以為繼。劉伯溫的悲劇命運,正是這個殘酷教訓的注腳。

ADVERTISEMENT

明朝的歷史長河中,劉伯溫是一位智勇雙全的將領,他的一生既輝煌又悲壯,是明朝歷史上一位不可忽視的英雄人物。然而,他最終卻以一種悲劇性的方式離世,成為明朝歷史上的一大損失。

在劉伯溫的心靈深處,一段悲慘的經歷深深地刺痛著他。他無法忘記曾經的戰友們在烈火中慘遭厄運的景象,每每回想起那一幕,他都自責不已。劉伯溫覺得自己沒有能力挽回這場災難,也沒有預見到朱元璋的真實面目。這種無法挽回的無奈和深深的自責讓他深陷痛苦之中。

在這場災難之后,劉伯溫對于權謀和皇權心生厭倦。他對于朝廷的腐敗和暗中的權謀深感不滿,逐漸遠離了權謀斗爭的漩渦。最終,他選擇了退隱,以病魔為由,結束了自己輝煌而悲壯的一生。這個決定既是對過去不幸事件的反思,也是對權謀和皇權的拒絕。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ADVERTISEMENT

司馬家奪權,為什麼曹魏的宗室、老臣、老臣后人大多都無動于衷?
2024/04/20
他16歲當上相國,20歲篡位為王,統治華夏60年,卻被歷史抹去
2024/04/19
清朝對待皇親宗室,為何沒采用明朝「封藩制」,而是「封而不藩」
2024/04/17

ADVERTISEMENT

古代沒有地圖和導航,古人要是出遠門,是怎麼找到目的地?依靠什麼保證不會迷路?
2024/04/16
活到81歲的趙構,為何56歲就退位把皇位傳給趙匡胤一脈?
2024/04/11
古代一夫多妻制下,女性是如何相處的?正妻真的不嫉妒嗎?
2024/04/10
清朝「火耗歸公」是什麼意思,雍正為什麼要大力推行火耗歸公?
2024/04/08
秦朝墓葬發現奇書,內容顛覆史學界,揭開秦始皇和嫦娥的真面目
2024/04/07
中國歷史上,稱帝最搞笑,最隨便,死時卻最為硬氣的皇帝
202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