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0年,12歲順治得知多爾袞去世,哭著走了5里地,親自接回尸體,還封他「義皇帝」。但很快,順治就掘墓鞭尸,靈位也扔出太廟。
這天,順治突然下旨,廢掉多爾袞所有的封號。
大臣們不解:距多爾袞病逝才2個月,這轉變來得太突然。
然而,順治不僅清算了多爾袞,連他的同胞兄弟也不放過。
此外,凡是和多爾袞來往密切的大臣,都被關進了大牢。
有人想求情,立馬流放寧古塔。
多爾袞是順治的親叔叔,又一手扶持順治登基。為何順治會恨他入骨呢?
-
當年,皇太極死的突然。健在的皇子雖有8個,卻無1人被立儲。
其中最高興的,要數35歲的長子豪格。他跟隨皇太極打仗,立下不少戰功。
但,盯著皇位的可不止豪格。
別的不說,多爾袞第一個躍躍欲試。
畢竟努爾哈赤死時,多爾袞才15歲。
哪怕再得父親寵愛,他也只是個毛孩子,和皇太極比起來,要稚嫩許多。
如今機會就在眼前,他自然不會放過。
-
可惜的是,滿朝文武只想擁立皇子。
擺在多爾袞面前的,是兩條路:
要麼讓步于豪格,要麼扶持一個幼主。
此時,福臨的母親布木布泰,也就是後來的孝莊太后,找到了多爾袞。
論年齡,6歲的福臨并非最小,下面還有2個弟弟呢。
論功勞,一個連敵人鮮血都沒見過的孩子,能有什麼功?
但,布木布泰有張王牌:福臨是「嫡長子」。
原來,皇太極稱帝后,給地位最高的5個妃子單獨建宮,其中就有莊妃布木布泰。
按照滿族傳統,5宮后妃的孩子,都可稱為嫡子。
但5人不是連生女兒,就是兒子早夭。
布木布泰的聰慧和果敢,為她和兒子爭得了機會。
多爾袞立即跟她合作。
一個女人,能有什麼威脅?而且讓6歲的福臨登基,自己做攝政王,也許還有機會問鼎皇位。
他們聯手擠走了豪格,實現了短暫的雙贏。
-
順治帝上位后,多爾袞頻繁出現在太后寢宮,有時太后還要求,順治應向多爾袞請安。
年幼的順治帝常常自責,都是他沒有保護好母親。
而多爾袞幫助順治帝上位后,依然沒有忘記當初的野心。
他手握朝政大權,同時統領正白旗,進一步擴大權勢范圍。
公元1644年,多爾袞率領清軍入關,因軍功顯赫,順治帝封他為皇叔父攝政王。
多爾袞當上攝政王的第1年,他強烈要求文武大臣向他行大禮。
不僅如此,他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用的東西,甚至包括車馬儀仗,都必須和順治的一樣。
第2年,多爾袞覺得每次調兵,都要奏請順治帝,太麻煩。
他干脆把玉璽放在自己府里,隨時可以調兵。
第3年,多爾袞見到順治帝,已經不再下跪。
朝中大臣為了討好他,把他的話當作圣旨,有事也只去攝政王府請示,順治帝形同擺設!
-
也許是順治的忍耐,也許是眾人的吹捧,多爾袞一度以為,自己離皇位,只差1小步。
但,他到臨死前,也沒能如愿。
公元1650年八月,多爾袞在古北口外狩獵,突然從馬上摔下來,還沒來得及送回京城救治,就病死在路上了。
順治聽聞消息,高興得差點跳起來,但卻被太后按下了躁動的心。
太后建議:把表面功夫做足,追封多爾袞為「義皇帝」,按皇帝的規模辦喪禮。
一來,不留下忘恩負義的罵名,畢竟多爾袞狂妄之余,也為清朝定鼎北京,統一中原,做了不少貢獻。
二來,要處置多爾袞的黨羽,須得不露聲色,各個擊破。
直到一百年后,乾隆下令為多爾袞翻案,恢復他睿親王的封號,重新修復墓地,并「追謚曰忠,補入玉牒」。
君臣有別,做臣子的就不應該惦記不屬于自己的東西。
雖然從多爾袞的經歷來看,他曾離皇位很近。當初努爾哈赤把親率的鑲黃旗留給多爾袞,暗示要傳位給他。
可是,卻被皇太極搶先一步。
好不容易等到皇太極死了,又有其他人出來阻攔。本以為可以借助輔佐順治帝來搶奪皇位,可人算不如天算,多爾袞又沒有命去爭了。
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
多爾袞是臣子,臣子的職責是為君主排憂解難,而不是無視君權,甚至伺機取而代之。
如果多爾袞在幫助順治帝的時候,打消了邪念,真心實意輔佐,恪守臣子的本分,或許順治帝會念及叔侄一場的情分,給他留個好歸宿。
你怎麼看?歡迎留言。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