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朱能:百戰佐朱棣,靖難第二功,爵位傳了12代,卻與明朝有始無終
2024/02/06

ADVERTISEMENT

隨著晨光的第一縷照耀在古老的北京城墻上,一段幾乎被遺忘的歷史悄然回響在時間的深處。這是一個關于榮耀與背叛,忠誠與變節,興衰與榮辱的故事。在這座城市的每一塊磚石中,似乎都刻錄著明朝的輝煌與朱能家族的傳奇。

在朱能,這位被譽為「靖難第二功臣」的英雄身后,是他的家族,經歷了十二代人的變遷,見證了從輝煌到衰敗的全過程。他們的故事,如同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銘刻著一個朝代的興衰和一個家族的命運。

1. 動蕩歲月:朱棣的北伐與挫折

在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攜帶著對權力的渴望和復雜的家族情感,開始了他的北伐之旅。這場北伐的目標直指他的侄子,當時的明朝皇帝朱允炆。戰爭的烽火很快在東阿、東平、汶上等地點燃。朱棣帶領著他的將領們,其中朱能的身影尤為顯眼,一路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ADVERTISEMENT

東阿城外,朱棣的軍隊展現出了難以匹敵的戰斗力。城墻在猛烈的攻擊下崩塌,朱棣的軍隊如狂風暴雨般涌入城內,攻城略地的景象令人震撼。朱能在戰斗中表現出色,他率領的部隊在城內迅速擴大戰果,為朱棣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隨后,朱棣的軍隊又向東平進發。東平之戰,是一場硬仗。城墻堅固,守軍頑強,但在朱棣和朱能的率領下,經過連日的激戰,東平最終還是落入了朱棣的手中。朱棣的軍隊接著攻下了汶上,戰事進展順利,似乎一切都在朱棣的掌控之中。

ADVERTISEMENT

但是,當他的軍隊繼續南下時,形勢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四月中旬,朱棣的軍隊在平安和何福的夾擊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平安和何福的軍隊配合默契,朱棣的軍隊在他們的猛烈攻勢下節節敗退,局面急轉直下。在一次激烈的交戰中,朱棣的大將王真不幸隕落,這一事件對朱棣軍隊的士氣造成了巨大打擊。

與此同時,朱允炆并未坐視不管,他派出了徐達的長子徐輝祖率軍前來支援。徐輝祖繼承了其父的武藝,他的到來立即改變了戰場的局勢。

徐輝祖的部隊機動靈活,戰術精湛,他們的連番攻擊使朱棣的軍隊陷入了困境。每一次交鋒,徐輝祖都能精準地抓住朱棣軍隊的弱點,發起猛烈的攻擊,使得朱棣的北伐之路變得異常艱難。

這一系列的挫敗和王真的死讓朱棣的軍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ADVERTISEMENT

朱棣本人在這些連續的失敗面前也顯得猶豫不決,北伐的前景變得愈發模糊。

2. 朱能的鼓舞與決策轉變

在朱棣北伐的艱難時刻,朱能的角色變得至關重要。在一次失敗后的夜晚,朱能站在熊熊的營火旁,圍繞著的士兵們眼中充滿了迷茫和失望。朱能清楚地感受到了這種氣氛,他知道這是一個關鍵時刻,必須要做些什麼來振奮士氣。

他走到火堆中央,聲音響亮而有力:「兄弟們,你們知道漢高祖劉邦嗎?他在創立大漢帝國之前,也曾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士兵們的目光開始聚焦在他身上,朱能繼續說道:「但他從不放棄,每一次失敗都讓他更接近最后的勝利。我們現在的處境,與他何異?」

這番話像一股暖流般流入士兵們的心中,他們開始交頭接耳,議論起來。朱能的話激發了他們心中的火焰,一些士兵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ADVERTISEMENT

朱棣在一旁靜靜地聽著朱能的話,他的眉頭緊鎖,顯然內心在激烈地斗爭。朱能轉向朱棣,堅定地說:「殿下,漢高祖也曾多次面臨失敗,但他從未放棄。我們若現在退兵,將一無所有,但如果繼續戰斗,天下還有可能是我們的。」

朱棣看著朱能,沉默了一會,終于開口:「朱能,你說得對。我們已經走到了這一步,再退就是萬劫不復。從今往后,只有前進,沒有后退!」

朱能的話仿佛給了朱棣一劑強心針。第二天清晨,朱棣站在軍隊面前,聲音鏗鏘有力:「兄弟們,今日我們再出發,不為別的,只為了我們的未來和榮耀!」

ADVERTISEMENT

士兵們被這股勇氣和決心所感染,他們揮舞著兵器,高喊著口號,士氣大振。朱棣和朱能站在軍隊前方,看著眼前這支由失望轉為充滿斗志的軍隊,內心充滿了信心。

在朱棣後來成為明朝的皇帝后,他在一次談話中回憶起那個夜晚,他對身邊的大臣說:「那一夜,是朱能的話語讓我重新找回了方向。如果沒有那個夜晚,也許就沒有今天的我。輔吾成大業者,確實是朱能。」

3. 泗州之戰:戰略勝利的轉折點

泗州之戰,作為朱棣北伐中的一場決定性戰役,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在這場戰斗中,朱棣展現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巧妙地利用了泗州附近河流的地理優勢。他密謀了一個大膽的計劃:派遣丘福和朱能率領一支精銳的敢死隊,悄無聲息地潛入敵人的后方。

ADVERTISEMENT

夜色中,丘福和朱能率領的敢死隊在河邊集結。這些士兵雖然人數不多,但每一個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兵,他們的眼中透露出決心和勇氣。在丘福的指揮下,隊伍默默地劃起了小船,趁著夜色和濃霧,悄悄接近南軍陣地。

敢死隊員們穿過了漆黑的河面,來到了南軍陣地的背后。他們迅速而無聲地登上岸邊,隱蔽在草叢中觀察著敵人的動向。丘福低聲下達了攻擊的命令,敢死隊員們緊握著兵器,準備發起突襲。

就在這時,朱能發出了信號,敢死隊如猛虎下山般沖向南軍營地。南軍被突如其來的攻擊攪得措手不及,混亂開始在他們的陣營中蔓延。朱能和丘福帶領著手下在敵人陣地上翻飛橫掃,破壞了敵人的防御布局。

與此同時,朱棣在前線也發起了全面攻勢。泗州的守軍在敢死隊的突襲下已陷入混亂,無法形成有效的抵抗。

ADVERTISEMENT

朱棣的軍隊像潮水般涌入泗州,南軍在這場突然的攻擊下節節敗退。

在朱能和丘福的帶領下,敢死隊深入敵陣,打擊了敵人的重要指揮中心。他們以少勝多,展現出了非凡的戰斗力。而朱棣的主力軍則乘勝追擊,徹底摧毀了南軍的抵抗意志。

泗州很快就落入了朱棣的手中。此戰不僅鞏固了朱棣的軍事地位,也為他后續的戰爭計劃鋪平了道路。朱棣隨后帶領著他的軍隊渡過了淮河,接連攻下了揚州等重要城市,他的軍隊勢如破竹,最終直逼南京。

在浦口之戰中,朱棣的軍隊展現出了極高的戰斗效率和勇氣。南京的防御在朱棣的強大攻勢下顯得脆弱不堪。最終,朱棣成功入主南京,標志著他北伐戰爭的最終勝利,也為他登基成為明朝的第三位皇帝鋪平了道路。

ADVERTISEMENT

4. 朱能的功勛與晚年

憑借在北伐期間的出色表現,朱能贏得了朱棣的極高贊譽,并被封為成國公,成為僅次于淇國公丘福的「靖難第二功臣」。

朱能的名字因此在朝中和軍中傳頌,成為了士兵們敬仰的對象。他的形象常常與勇敢、智慧和忠誠聯系在一起,成為了後來士兵們效仿的典范。然而,命運總是充滿變數,就在朱能事業達到頂峰之時,一場新的挑戰正在等待著他。

永樂四年(1406年),朱棣為了鎮壓安南(今越南)的叛亂,派遣了朱能前往南方。朱能在接受任務時,毫不猶豫地答應了。他帶領著精銳部隊南下,準備展開一場新的征戰。然而,安南的氣候與北方截然不同,炎熱潮濕的環境讓不少北方士兵感到難以適應。

朱能在南方的戰場上表現出了他一貫的勇氣和智慧。

ADVERTISEMENT

他精心策劃每一場戰斗,帶領士兵們克服了種種困難。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朱能逐漸感到了身體的不適。在南方的潮濕環境和疲勞戰斗中,他的健康狀況開始惡化。

最終,朱能因不適應南方的煙瘴之氣,在軍中病逝,年僅37歲。這一消息傳回京城,朱棣聞訊極為悲痛。朱能不僅是他的重要將領,更是他的摯友和戰略伙伴。朱棣為了表達對朱能的哀悼和紀念,追封他為東平王,并賜謚號「武烈」。

朱能的逝世在朝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動,許多士兵和官員都為之感到悲痛。朱能的忠誠和勇敢成為了人們口中傳頌的佳話,他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士兵。

ADVERTISEMENT

朱棣對朱能的追思不僅僅體現在封號上,他還下令在京城為朱能修建了一座壯麗的紀念碑,以此來紀念這位忠勇的將軍。碑文上刻著朱能的功績,以及朱棣對他的深切懷念。

5. 朱能家族的興衰與歷史評價

在明朝歷史的長河中,朱能家族曾經擁有顯赫的地位,這一切都源于朱能在北伐中的杰出貢獻。然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到了崇禎十七年(1644年),這個家族的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

那一年,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打北京,這場動蕩的戰事直接威脅到了明朝的統治核心。朱純臣,作為朱能的后代,此時擔任著守城的重要職責。他面對著李自成大軍的強大壓力,以及城內日益惡化的局勢。北京城內的糧食和軍械日漸匱乏,士兵的士氣也在持續下降。

ADVERTISEMENT

在這種極度緊張和危急的情況下,朱純臣作出了一個歷史性的決定——開城投降。他打開了朝陽門,讓李自成的軍隊進入了北京。這一決定雖然在當時看來是為了避免更大的流血沖突,但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卻被標記為一種背叛。

當李自成的軍隊踏入北京城時,朱純臣的命運也隨之塵封。他本以為自己能夠得到李自成的重用,但事實卻遠非如此。李自成在得知崇禎帝賜給朱純臣的密詔后,決定對其進行處決。朱純臣的死,不僅為他個人帶來了罵名,也為整個朱能家族蒙上了一層陰影,可憐朱家11代人的忠誠,最終和明朝有始無終。

朱純臣的這一決定不僅改變了他個人的命運,更深刻地影響了整個朱能家族的歷史地位。一度在朝堂上享有崇高聲望的朱能家族,因為朱純臣的這一決策而受到了南明時期的廣泛排斥。這個曾經顯赫一時的武將家族,如今變成了人們口中的叛族,備受指責和非議。

參考資料:

1. 《明史》

2. 《明朝那些事兒》

3. 《中國歷代名將傳》

4. 《靖難記》

5. 《明朝的興衰》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ADVERTISEMENT

司馬家奪權,為什麼曹魏的宗室、老臣、老臣后人大多都無動于衷?
2024/04/20
他16歲當上相國,20歲篡位為王,統治華夏60年,卻被歷史抹去
2024/04/19
清朝對待皇親宗室,為何沒采用明朝「封藩制」,而是「封而不藩」
2024/04/17

ADVERTISEMENT

古代沒有地圖和導航,古人要是出遠門,是怎麼找到目的地?依靠什麼保證不會迷路?
2024/04/16
活到81歲的趙構,為何56歲就退位把皇位傳給趙匡胤一脈?
2024/04/11
古代一夫多妻制下,女性是如何相處的?正妻真的不嫉妒嗎?
2024/04/10
清朝「火耗歸公」是什麼意思,雍正為什麼要大力推行火耗歸公?
2024/04/08
秦朝墓葬發現奇書,內容顛覆史學界,揭開秦始皇和嫦娥的真面目
2024/04/07
中國歷史上,稱帝最搞笑,最隨便,死時卻最為硬氣的皇帝
202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