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嶺干青漢,云樓架碧空。」
這兩句詩出自莫高窟的藏經洞,是唐朝詩人李克的作品。
作者開篇就用「三危霽雪」來形容莫高窟的雄偉,緊接著又以云樓的高聳來形容莫高窟的氣勢,簡簡單單的10個字,就把莫高窟的磅礴氣勢以及獨一無二體現得淋漓盡致。
自從1900年莫高窟的藏經洞被發現以后,洞中5萬多件珍貴的文物,讓世人驚嘆,也使得莫高窟的壁畫不再寂寞。
不過說到莫高窟,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當然還是窟內的壁畫。
從公元366年樂尊和尚在這里留下了第一個石窟開始,此后又經歷了10個朝代的持續開鑿,這才形成了如今的莫高窟。
不過開鑿出來的石窟非常單調,一些文人墨客游覽之后不免題詩作畫,莫高窟壁畫也由此誕生。
前期的壁畫多數是一些描述因果報應,苦修行善的類型。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壁畫的類型逐漸增多,其中有不少本生故事,以及佛傳故事。
然而中唐第158窟的《各國王子舉哀圖》,卻讓人聯想到了昔日的王昭君。不過畫中的內容把王昭君去世后的景象體現了出來,讓人不忍細看。
眾所周知,王昭君人美心也美,圍繞她而產生的成語和詩句更是數不勝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畫工棄市」以及「昭君出塞」。
其中「畫工棄市」描寫了王昭君的前半生。
按照成語故事中的說法,漢元帝的后宮人數太多,挑選起來很費力,因此他喜歡通過畫工的畫作來判斷女子的美丑,以便于臨幸。
不過這就給畫工找到了生財的竅門,誰給畫工錢,那麼畫工就會把誰畫得漂亮一點。反之,那些不懂得路數的女子,則會被畫得很丑,永遠都沒有辦法得到皇帝的召見。
王昭君生性倔強,不肯使錢給畫工,因此被畫得很丑。那麼結果顯而易見,她一直都沒有被皇帝召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