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張遼不阻攔,夏侯惇死戰關羽,誰會贏?許褚卻斷言:二人不是一個層次。這個頗具戲劇性的場景,不僅引發了武將之間實力的比拼,更揭示了戰場上的高手輩出。在這場或許氣氛緊張的對決中,究竟是關羽的霸絕刀法勝出,還是夏侯惇的鐵壁銅墻讓他占據上風?
青龍偃月刀的寒光閃爍,馬蹄聲如雷貫耳,這正是四十余歲的關羽力量達到頂峰的時刻。離開了魏國重回蜀漢,關羽心中對劉備主公的思念日益深重。他還記得自己向劉備立下的堅定諾言,今日便要兌現誓言,殺回主公身邊。
離別之時,劉備和關羽緊緊擁抱,劉備紅著眼圈囑咐關羽一定要平安歸來。
「過五關,斬六將」,每一個字都仿佛顛覆著常識般難以置信。然而這份傳奇卻是關羽親手鑄就,一路戰無不勝。當他殺到夏侯惇防守的關口時,兩位猛將第一次交鋒。刀光劍影,電光火石間,張遼的援軍及時趕到,戰斗被迫中止。然而這短暫的一瞥,已足以讓人深深銘記兩位英雄對戰的驚心動魄。
腳踏破碎的長槍和尸體,關羽沖破重圍,終于殺回到等待已久的劉備身邊。「義兄,我回來了。」兩位兄弟擁抱在一起,淚水融化在肩頭。這一刻,他們仿佛又回到了那個風雨飄搖的桃園三結義時。劉備緊緊擁抱關羽,如釋重負。他還記得多年前兩人初識時,關羽豪爽忠誠的為人,現在依然歷歷在目。
在魏國大營中,收到敗報的夏侯惇暴跳如雷。他率領的重兵居然無法阻攔區區關羽,這簡直是奇恥大辱!曹操命他日后一定要親手斬殺這匹逃脫的戰馬,夏侯惇毅然接受了任務,立誓決不辱沒主公對他的期望。
夏侯惇生性果敢矯健,自幼便在亂世中磨煉出堅韌不拔的性格。每每想起關羽勝利的笑容,夏侯惇就恨不得將其碎尸萬段。終有一天,他會讓關羽笑不出來,夏侯惇在心中暗暗發誓。多次血戰里,夏侯惇帶領鐵騎為曹操立下赫赫戰功,用鮮血和生命打造出自己不屈的傳奇。
夏侯惇從小立志要成為一名軍人,甚至曾經偷偷離家出走,想要投軍沙場。然而他那個性情中人的母親,千方百計將他找回家中。母親并不支持夏侯惇 軍旅生涯的想法,可夏侯惇的決心并未因此改變。他暗自下定決心,總有一天,他要成為一名威名赫赫的將軍。
在一次次與蜀軍的交鋒中,夏侯惇步步緊逼關羽,終于在土山之戰中將其圍困在絕地。可恨張遼又一次及時趕到,救下奄奄一息的關羽。夏侯惇恨不得置其于死地,親手了結這場宿怨。他在心中發誓,總有一天,自己和關羽必將有一戰。
時光荏苒,數年后,兩軍再次交鋒于土山之上。前幾次的交手已讓彼此深知對手的強橫,這一次,必須分出生死!
夏侯惇親自站在孤峰之巔俯視云霧繚繞的山間。無法忘記多年前這里,自己目睹關羽殺出重圍的畫面。這一次,他要把關羽困死在這座孤峰。左右手下匯報山下蜀兵來勢洶洶,似乎要突圍救駕。夏侯惇冷哼一聲,命人去阻攔,自己則率領百余鐵騎直取山頂,誓要擒拿關羽。
山頂一片血紅,烈火熊熊,遍地尸骸。青龍偃月刀前所未有的散發出森冷殺氣,將一個個敢于向前的敵人斬于刀下。眼前赤兔馬已經斷了三條腿,口中輕嘶,卻仍然嘶鳴奮戰。這是關羽和赤兔馬的最后一戰了!
三日三夜,血戰不休。夏侯惇身先士卒,殺紅了眼。他身邊的將士一個個犧牲,可他只是一個人,寡不敵眾,終于支離破碎。他輕輕閉上雙眼,倒在沐血的土地上。夏侯惇戰死沙場,與關羽擦肩而過,卻終此一生也沒能完成誅殺對手的心愿。
濃煙滾滾,硝煙四起,關羽死死守在這座孤峰之巔。手下來報敵軍主帥夏侯惇戰死的消息,他輕輕嘆息。自己也已經彌留之際,想來與夏侯惇也有些因緣。
多日激戰下來,蜀軍死傷慘重。堅守在山頂的只剩下關羽和數十名死士。而夏侯惇的鐵騎雖然主帥戰死,副將又率更多援軍趕到,仍在山下如約攻擊。形勢對關羽極為不利,但他不肯就此放棄。
關羽命人抬他上馬,頂著傷口,揮舞長刀繼續廝殺。赤兔馬也在他身邊護駕,兩眼發紅,極度興奮。劍光如夢,馬蹄如電,竟然在重重包圍中殺出一條血路!山下魏兵見狀震驚,紛紛后退,再不敢上前。
一時間,戰場陷入膠著。關羽身受重傷,卻依然挺立;魏軍不敢輕易上前,卻也在山下重兵圍困。這場僵持竟然持續了三天!
終于在第四天拂曉,赤兔馬突然嘶鳴一聲,撐不住身形一歪。關羽眼神溫柔地撫摸它,也從馬背上墜落。他的任務完成了,為主公劉備爭取到寶貴的退兵時間。這個傳說中的戰神,終于還是離開人世,去往了沒有煙火的仙界
三國時期,說起鑄就傳奇的大將,必定少不了關羽與夏侯惇。
張遼的數次相救,雖數度改變兩人對決的進程,卻從未改變過他們爭強好勝、視死如歸的本性。歷史的洪流也無法讓后人遺忘這兩位偉大武將之間你死我活的決戰。
其實,關羽與夏侯惇的對決從未真正分出勝負。他們互相催生出對方的傳奇,也最終共同謝幕。當年劉備和曹操或許都未曾料想,自己麾下的兩位猛將竟有著如此密不可分的宿命。我們也無從得知,若真的在土山展開廝殺,命運的天平是否會偏向一方。
歷史不需要假設,傳奇也終將成為永恒。讓我們緬懷這兩位為忠誠和信仰獻出生命的英雄,但也別忘記,正是有了他們,歷史才變得更加絢麗多彩。這場跨越時光的對決,亦是中國歷史上的一筆瑰寶。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