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述三國故事時,我們常提起關、張、趙、馬、黃等一眾猛將。然而,在曹操麾下效命的高覽和張郃,似乎鮮為人知,他們的故事也很少被提起。這兩位河北四庭柱的成員,難道真的就如同荀彧所說,是「碌碌無為,不值一提」的庸碌之輩嗎?
一個能與虎癡許褚打成平手的高覽,一個能與奮威將軍張遼爭鋒五十回合不分勝敗的張郃,我們似乎不應該輕易否定他們波瀾壯闊的一生。當年在官渡大戰中,高覽和張郃表現出的異常勇猛,已經讓敵我雙方都相當震驚。
之后雖然他們最終倒戈投降,但在曹營中仍受重用,被封為偏將軍和東萊侯。究竟是什麼讓他們在那個亂世中經歷起起伏伏,最終沒能在歷史中留下太深刻的印記?還是那句老話,成功都有它們的原因,而失敗也都各有各的借口。
公元200年,鑒黃巾之亂和董卓之禍剛剛平息,北方群雄四起,各自稱王稱帝。最終形成以袁紹和曹操為代表的兩大陣營對峙之勢。這場且戰且和的對峙在官渡達到[高·潮],雙方大規模開戰,被稱為官渡之戰。
在這場戰爭中,袁紹麾下有許多猛將立下赫赫戰功。其中最為人稱道的,就是「河北四庭柱」的四員大將:顏良、文丑、張郃和高覽。尤其是文丑和顏良,不僅武藝高強,而且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深受袁紹倚重。
然而,在與曹軍的交鋒中,顏良和文丑都不幸陣亡。在河北四庭柱中,最讓曹操頭疼的變成了張郃和高覽這對「鐵槍組合」。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