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發配千里,為何官差搶著押送女囚犯?因為有三個好處。這個引人矚目的歷史現象,猶如一場隱藏在千古之中的不為人知的故事,揭示出在古代官差的行為中竟有著不可忽視的利益誘因。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迫不及待地爭相執行這一任務呢?
在中國古代司法史的長河里,流放刑曾有過短暫的溫和時期。這可以追溯到隋朝時期,受流放刑罰的大臣并沒有遭受太多折磨,他們很快就重歸政壇。那就像父母對犯錯孩子的輕拍一下,帶著警告和關愛的意味。
但好景不長,到了宋朝中期,一切開始走向殘酷。流放不再是鴻毛一般輕盈的警示,而變成了沉甸甸的鐐銬。
受刑人被皮鞭抽打,臉上烙下永久的恥辱印記,行走在路上時,腳步都因為枷鎖和腳鐐的重量而蹣跚。這已然成了一場沒完沒了的噩夢,而非新生活的希望
明清時期,這噩夢達到了最恐怖的境界。不僅肉體被折磨至極限,連心靈都難以承受。那漫長而寒冷的路上充滿絕望,生與死的距離只有一線。可就在這濃墨重彩的殘酷背后,潛藏著一股難以名狀的熱切------官差們竟爭相奪取押送女犯的肥差。
押解女犯對官差們有著三大好處,第一個,就是財富的誘惑。那個時代,家屬可以為自己的罪犯親人放下一切,只求官府手下留情。這些家屬的慷慨和懇請,對官差而言無異于天上掉下的餡餅。為了融化官差冷漠的心,他們可以傾家蕩產。
這些原本身負重任的官差也并非鐵石心腸。但一旦利益的算盤打開,便再難關閉。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