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古代死囚秋后問斬,為什麼一定要選在「午時三刻」,其實并非迷信
2024/02/17

ADVERTISEMENT

導言

死刑是最嚴厲的刑罰,對于受刑的人來說被判為死刑就意味著剝奪了生命。所以高度文明的國家都不會隨便使用死刑,但是在古代死刑是非常普遍的,一旦被判為死刑,幾乎沒有生還的希望,但是被判為死刑的囚犯并不會立即執行死刑,而是待到秋后問斬。那為什麼犯了死罪還要等到秋后溫暖呢?這就要從古代死刑的審理制度說起。

古代的死刑制度

在古代被判為死刑的人。都會進行復審。因為對古代來說,人口就是財富。所以在古代還是非常尊重生命的,不會亂殺無辜。

所以在古代對于死刑的審理有一個緩沖期,在緩沖期間實行的是報囚制度,什麼是「報囚」制度呢?

「當死者,部案奏聞。以死不可復生,俱監官不能平,獄成皆呈,帝親臨問,無異辭怨言乃絕之。諸州國之大辟,皆先漱報,乃施行。

ADVERTISEMENT

就是把判為死刑的犯人的檔案遞交比更高級的司法部門進行復審,如果是朝廷命官,他們犯了死刑就要把他們的檔案報到皇帝那里進行復審。這種復審制度最后形成于北魏,在唐朝時期得到了完善,一直沿用到明清時期。

那麼古代死囚問斬,為什麼要推遲到秋后問斬呢?

為什麼一定要等到午時三刻才能問斬。因為在古人的思維當中。他們認為天道有春夏秋冬四季。如果把死囚放在春夏季節斬首,就會違背天意,因為春夏之際正是萬物復蘇生長。明朝則規定則更為嚴格,「若立春以后、秋分以前決死刑者,杖八十。」

在「天有好生之德」的觀念影響下,古人做事都是遵循天道的,因此凡是刑殺之事,一般都選在秋冬之際進行。因為秋天肅殺凄涼,冬天萬物沉寂。

ADVERTISEMENT

在秋天行刑,可以讓生命和天道一樣,進入輪回。這也是符合萬物生物消亡規律的。秋后問斬的觀念和古代樸素的自然觀息息相關。那麼為什麼要放在午時三刻斬首呢?

《禮記·月令》,「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鷹乃祭鳥,用始行戮。」

因為古代人把一天分為12個時辰,在午時的時間是陽氣最盛的時間,也是天道陰陽轉換的時間。所以在這個時候行刑,不但是對罪犯肉身的毀滅,也是對罪犯靈魂方面的懲罰。

午時三刻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午時,此時行刑,可以讓囚犯死后還有資格做鬼,另一種對于重犯或者十惡不赦之人,必須選在午時三刻問斬,這樣就會讓其永世不得超生,不能夠在危害人間。

還有另外一種觀點認為。在午時三刻時是人的精神狀態最差的時候,所以此時處決犯人,犯人處于昏昏沉沉的狀態,也減少了犯人對死亡的恐懼。從這方面來講,也是古代刑法方面比較人道的一面。

參考文獻:《禮記·月令》

(聲明:內容文字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告知刪除,謝謝!)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

ADVERTISEMENT

司馬家奪權,為什麼曹魏的宗室、老臣、老臣后人大多都無動于衷?
2024/04/20
他16歲當上相國,20歲篡位為王,統治華夏60年,卻被歷史抹去
2024/04/19
清朝對待皇親宗室,為何沒采用明朝「封藩制」,而是「封而不藩」
2024/04/17

ADVERTISEMENT

古代沒有地圖和導航,古人要是出遠門,是怎麼找到目的地?依靠什麼保證不會迷路?
2024/04/16
活到81歲的趙構,為何56歲就退位把皇位傳給趙匡胤一脈?
2024/04/11
古代一夫多妻制下,女性是如何相處的?正妻真的不嫉妒嗎?
2024/04/10
清朝「火耗歸公」是什麼意思,雍正為什麼要大力推行火耗歸公?
2024/04/08
秦朝墓葬發現奇書,內容顛覆史學界,揭開秦始皇和嫦娥的真面目
2024/04/07
中國歷史上,稱帝最搞笑,最隨便,死時卻最為硬氣的皇帝
2024/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