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漢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的狡猾和袁紹的傲慢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一幅儒雅、敦厚的形象。
劉備在構建個人形象的過程中,不僅在事業初期成功實現了《桃園三結義》和《隆中對》這兩個關鍵時刻,而且在此時已經初步實現了軟硬件的融合和兼容。占領荊州并以之為根據地,劉備隨后進軍巴蜀。根據諸葛亮的謀略,只需經過幾年的發展,劉備即可率領軍隊北上,挑戰曹魏。
這樣一來,他有望重建大漢的雄風。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關羽因為兵力不足,在與曹魏的戰斗中被呂蒙白衣渡江偷襲,最終潰敗于麥城。
得知關羽的戰敗,劉備痛哭流涕,口中哀嚎:「二弟已亡,今劉備手足已斷。」
對于關羽的離世,諸葛亮雖然認為君王應當在仁慈之余著眼大局,但他也堅信自己沒有選擇錯對手。
然而,不久之后,張飛也遭到部下暗殺。面對這一消息,劉備只是冷冷地說了四個字,讓諸葛亮感到失望,甚至對一直侍奉的「劉皇叔」有了徹底的認識。
引發關羽被殺的事件帶來了巨大的變故。在公元220年的寒風中,關羽在麥城被俘。與《三國演義》中描繪的英勇戰斗到最后一刻不同,歷史上的關羽在看到眾多東吳軍士后,將屠龍偃月刀立于一旁,與義子關平一同被東吳軍士俘虜。
孫權最初希望呂蒙在這場戰役中取得最好的結果,全面占領荊州,最好能夠招降關羽。
因為在當時,關羽被普遍認為是武力最強大的將領,可謂是引人注目的焦點。
然而,孫權的愿景很快被謀士左咸否定。左咸聽說關羽在曹操那里被封漢壽亭侯后,每隔三天小賞、五天大賞。但一聽到劉備的消息后,關羽立刻掛印封金而歸。孫權意識到,與曹操相比,他既沒有朝廷官職可以封賞,也沒有像「赤兔馬」這樣的禮物可供奉送。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