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覺民是中國民主的先驅,也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犧牲前寫下的《與妻書》更是流芳千古,還上了語文課本,讓看過的人為之感動落淚。
據說當年林覺民的兒子躲避戰亂,被強盜打劫時,強盜看到這封書信都不不由得跪地痛哭,將財物雙手奉還!
《與妻書》背后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可以讓世人感動百年之久呢?
-1-
1887年,林覺民出生在福州三坊七巷的林家,幼年時被過繼給叔叔林孝穎為子,林孝穎是當地有名的大才子,以詩文聞名于世。
林覺民自幼天資過人,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在這樣優越的教育環境中成長,自然也成為了飽讀詩書的才子。
13歲那年,林覺民被父親逼著去參加了科舉考試,但他覺得舊式的科舉制度根本無法救國,于是在考卷上寫下了「少年不望萬戶侯」七個大字,就瀟灑離開了考場。
父親覺得林覺民此舉欠妥,但想到「少年不望萬戶侯」這七個字,又為兒子13歲就擁有這樣的胸襟與氣魄而感到欣慰,所以更加重視對林覺民的培養。
在林覺民15歲時,父親去全閩大學堂任教,便讓林覺民在那里接受新式教育,在新思想的沖擊下,林覺民有了開民智、興民權的救國思想。
-2-
林覺民18歲那年,在父親的安排下,迎娶了小他4歲的陳意映為妻,但林覺民并沒有像魯迅和徐志摩對包辦婚姻和妻子那麼抵觸,他在洞房之夜,掀開紅蓋頭看到新娘子時,就開始砰然心動,情竇初開的陳意映對這個溫文爾雅,又極富才華的丈夫也是一見傾心。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