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徐志摩遭遇空難,陸小曼、林徽因兩人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給「丈夫、摯友」收尸,而是紛紛寫信給一個女人——凌叔華,爭搶徐志摩的遺物「八寶箱」。甚至還把沈從文、孫大雨等人也牽連了進來,胡適更是直言,為這一件遺物:北京城鬧得滿城風雨,鬧的我在南方也不得安寧。
「八寶箱」是什麼?為何惹得驕傲如林徽因、丈夫去世安葬都不顧的陸小曼兩人爭搶?凌叔華又是誰,「八寶箱」這麼重要的東西,徐志摩為什麼不委托前妻、現任或初戀保管,反而讓她保管?徐志摩又為何六年不取?要弄清楚這些真相。我們還要從1924年泰戈爾訪華說起。
1924年泰戈爾訪華,負責接待的不僅有蔡元培、胡適、魯迅,還有徐志摩、凌叔華、陸小曼、林徽因等人。
也正是在這次相聚中,徐志摩結識了凌叔華。
凌叔華出身官宦世家,爺爺凌朝賡是廣東巨富,父親出身翰林院,做過清朝高官。而凌叔華本人也是容貌清絕,溫婉內斂,更被泰戈爾夸作:「才華高過林徽因」。
泰戈爾在訪華期間,并不太看好徐志摩和林徽因兩人的未來,反而一直撮合徐志摩和凌叔華的姻緣,後來由于一些不為人知的原因,凌叔華并沒有和徐志摩在一起。但是,兩人私下里互動較多、交往頻繁,徐志摩認定凌叔華是他的一生知己,給凌叔華寫過數十封長信,更對後來妻子陸小曼說:只有凌叔華是唯一有益的真朋友。
後來,徐志摩放棄林徽因,改追有夫之婦陸小曼,在文壇引起震動,眾多大家群起而攻。
為了不被罵得太慘,徐志摩準備出國避一避。
于是在1925年2月底,徐志摩把一些珍貴物品、文稿、信札、和林徽因相戀的康橋日記,以及給陸小曼寫的情書,陸小曼對林徽因的批評言辭,都裝在了一個小手提箱里,交給凌叔華,委托她代為保管,之后便一走了之。
這個箱子也就是後來的「八寶箱」。
同年3月10日,徐志摩赴歐游學,開玩笑似地給凌叔華說:如果我回不來了,還得請你幫我寫自傳。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