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會彎曲,并不是愛因斯坦想出來的,是愛因斯坦計算出來的,也可以說是廣義相對論的合理推論,之所以要相信他,是因為觀測到了空間彎曲產生的效應。
空間是一種容納萬物的容器,里面什麼都沒有,純粹是虛無。而且光可以在空間中任意傳播而不受到影響,這就是我們通常理解的空間,對于一般的人來說空間是透明的。
當然在地球上面空間里面充滿了大氣,按照馮卡門線,地球大氣層和宇宙空間的界面,在距離地表100公里的地方。
所以陽光照射到我們,我們看到的陽光是經過大氣層吸收折射以后的,所以只有真空能夠算得上是純空間。
陽光經過大氣層吸收以后,大氣層會散射陽光中的藍光、綠光,所以天空是蔚藍色的,但是出了大氣層以后天空就是絕對黑色的,因為它不散射光線。
所以這樣的一種看不見也摸不著的東西,我們怎麼能夠說它彎曲或者是平直呢?
我們說天空是藍的,真空是黑的,都是因為我們對光線的觀測和測量。
所以我們承認愛因斯坦的觀點~空間是可彎的,也離不開對光線的觀測和測量,因為光是萬物一切的極限,人類是被光鎖定的。
在愛因斯坦發展出廣義相對論之前,空間是彎曲的還是平直的,只存在于純粹的數學概念里面。
平直空間又被稱為歐幾里得空間,平直空間里面存在著永遠不相交的平行線。
後來黎曼等數學家發展出了非歐幾里得空間,在這些空間中沒有平行線。
如果從數學上講,兩者都是存在的,因為平行線公理沒有辦法被證明,所以它只能是世界存在的前提。
但是,對應于我們物理世界就會出現問題。
在地球上我們可以打上網格,形成經緯度 ,所以一個具體存在的球面可以網格化。但是空間沒有辦法打上網格,要知道它是彎曲的還是直的,就是觀測某種運動的效應。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