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求賢若渴,他的手下包括了許多令人仰慕的謀士和武將,然而在這眾多英雄之中,卻有一個人特別引人矚目——關羽。曹操對關羽的愛護備至,可為何在這位英勇將軍的對面,卻似乎對另一位卓越謀士,諸葛亮,視而不見?
這個歷史之謎引人深思。難道曹操對于武將的鐘愛勝過謀士?亦或是在曹操的眼中,諸葛亮所具備的智謀被曹操所忽視?
公元184年,漢靈帝駕崩,漢少帝劉辯即位,大將軍何進和宦官集團專權,朝政日益腐敗。四年后,何進死,外戚袁紹擁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天下已然是亂世,而在此時,一個叫做諸葛亮的男孩剛剛降生在隆中一個世代書香之家。
八歲那年,諸葛亮失去了母親。不久之后,父親諸葛珪也因病去世,年幼的孩子只能依靠叔父諸葛玄勉強度日。正當他尚且茫然無助的時候,袁紹見漢室日益衰微,于是引董卓入京幫助自己除去宦官勢力,卻引火燒身,任由董卓把持朝政。曹操試圖刺殺董卓未果,董卓終被呂布所殺。天下群雄都要奪權,紛紛起兵爭斗。
小小年紀的諸葛亮聰明睿智,已經能夠領會這亂世的殘酷與無常。他茫然地目睹著一個個軍閥過江之鯽,你爭我斗。今日剛占領一個城池立足,明日就可能一敗涂地。而最遭殃的,正是像他這樣的平民百姓,隨時都會被卷入廝殺洗劫之中,生命財產無一安全。
這還不是最令他動容的。公元190年,曹操的父親被徐州賊人殺害。憤怒之下的曹操率兵報仇,攻占整個徐州城。
與還在求學的諸葛亮不同,曹操已經是一個響當當的人物。早年他曾參與刺殺董卓未遂,被迫離開京城,流離失所。後來他起兵擊敗徐州,用殘酷的方式報了父仇,一舉成名。可以說,曹操也曾歷經多次生死攸關的亡命之旅,所以他很欣賞那些江湖浪人的那份熱血和慷慨。
正是基于這樣的理由,當曹操在196年的官渡之戰中俘獲了關羽和張飛這對龍鳳雙劍時,他對二人愛不釋手。曹操不解地詢問。原來,數年前劉備只是在涿縣賣草鞋謀生,卻與當地一群流氓結下了深仇大恨。
兩個人都是命運多舛的過客,卻在涿縣邂逅。或許是同是異鄉人,劉備對關羽格外親切。一次街頭斗毆中,劉備當眾打抱不平,為關羽出頭,自此二人義結金蘭。後來張飛也加入了這個小集團,三人甘苦與共,在戰亂中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卻從未分離。
曹操聽了故事,也跟著吃驚:劉備這樣一個小小草鞋匠,當年不過是萍水相逢,如今兄弟倆卻愿意隨他去死,只求不背叛他。曹操由衷贊嘆這樣的義氣與情誼,也理解了關羽的心境。他甚至試圖拉攏關羽效力自己
曹操對于關羽的愛護就如同父子。然而,他與隆中的諸葛先生卻從未有過任何交集。不止是因為身份地位懸殊,更重要的是,二人的人生理想南轅北轍,完全對立。
曹操的理想很簡單,就是權力。他一心想要控制朝廷,稱王稱帝,甚至取代漢朝,建立自己的政權。而諸葛亮自幼目睹了漢室的沒落與百姓的苦難。他下定決心一生只忠于一件事:光復漢室,讓天下太平。
如果,哪怕有一天曹操知道了隆中有這樣一位奇才,他也決不會前去拜訪。因為不管諸葛亮多麼博學多才,他的志向都與曹操的理想相左。即便諸葛先生英年早逝,曹操也不會為他建一個祠堂,像他為關羽所做的那樣。兩人的人生軌跡,注定只能南轅北轍,永不相交。
除了立場迥異,曹操本身也有一個普遍的性格特點,那就是擅長猜忌。在用人方面,即使面前這位再有才能,也很難取悅曹操,贏得他全部的信任,
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楊修。這是個才華出眾的謀士,他總是能一眼看穿曹操的想法,并貼心地替他做決定。這原本是件好事,然而曹操卻討厭楊修的這份貼心——因為這讓他感覺權威受到了威脅。于是,他在一次宴會上讓人灌醉楊修,然后令人將他殺害,一了百了。
另一個例子就是司馬懿。曹操生前深知這是個超凡入圣的人才,卻從未重用過他。甚至臨終時還不住叮囑兒子小心防備。他擔心司馬懿的智慧太高,自己的江山有被奪走的可能。
正因如此,即便最終知道了諸葛亮的才華,曹操也不會有絲毫動搖。
當年,關羽忠心跟隨劉備,同甘共苦。哪怕只是為了一個義氣,他也寧死不屈。而諸葛亮則一心致力于學業,等待著為光復漢室這一宏愿貢獻自己的一身才華。
三人各有志向,卻都在這亂世中過得顛沛流離。也許正是這樣的相似命運,讓曹操對關羽愛護有加;也許也正是理想的差異太過明顯,他對諸葛亮不理不睬。不過,能讓英雄惜英雄,也已是千古佳話。
綜合來看,曹操和諸葛亮兩人的性格、理念以及彼此所追求的目標都存在著不可逾越的鴻溝。曹操作為亂世中的梟雄,注定會采取強硬手段來實現他的統一大業,而諸葛亮則是一個深謀遠慮、以民族安危為重的謀士。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