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在歷史影視劇中看到朝廷中十分重要的三個大臣出現,他們分別是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和兵部尚書。
他們都身居「尚書」一職,但管理的事務并不相同。
那麼你知道在真實的歷史上,這三位尚書哪個擁有的實際權力更大嗎?
首先我們從最好理解的兵部尚書說起,這個職位一聽就知道,是管理士兵軍隊的這麼一個官兒。
其實呢,兵部尚書最早起源于周朝,但是每朝每代都有不一樣的稱呼,在周朝叫夏官司馬,在秦朝呢就叫太尉。那可是和丞相、御史大夫一起位列三公的官職。
兵部尚書在漢武帝時官職實權達到巔峰,是名副其實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第一個被封為這個官職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衛青。他的正式職務其實是大將軍,大將軍位在三公之上。
但是高處不勝寒嘛,漢武帝擔心衛青功高過主就又設立了比大將軍更高的職位。所以後來兵部尚書也就慢慢不再擁有過高的權力了。
然后我們來說吏部尚書。說起「吏」這個字,大家總會想到的是「小吏大官」,但其實啊,吏部尚書是管著那些大官的人。
同樣,起源于周朝,周公對吏部尚書的定位特別高,有多高呢?叫做天官,總攬六典之政。
那這六典就是我們常說的「戶、吏、禮、兵、刑、工」,也就是說這六典里最厲害的就是吏部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版權所有,禁止轉載。 違者必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