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對聯在華夏大地已經有上千年傳統,它不僅在年節之時承載了喜慶的氣氛,更是成為文人墨客彰顯學問修養的「文字游戲」。
以至于眾多名對流芳百世,傳為佳話。
作為律詩詩句的延伸,對聯往往講究「對仗工整」,而且要求更加嚴格:不僅上聯與下聯的字數與斷句都要保持一致,而且同一個位置上的文意更要相互呼應。
因此,對聯往往極其考驗文人的知識面和學問廣博,深得廣大文人的鐘情。
一日,乾隆出了一個上聯:「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出了一下聯,簡直是絕對,且讓我們先來領略一下紀曉嵐的妙對。
紀昀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云,直隸獻縣(今河北)人,清代著名文人,乾隆十九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
紀曉嵐曾任《四庫全書》總纂官,又著有《閱微草堂筆記》,文采出眾,敏而好學,因此深得乾隆、嘉慶的賞識。
至其八十二歲去世時,嘉慶親賜謚號「文達」。
紀曉嵐出身于書香世家,祖上多代皆為讀書人,而童年的他更是被鄉里譽為「神童」,不僅學習認真,而且興趣廣泛,在對聯上更是造詣出眾。
小時候的紀曉嵐十分好玩,曾經將自己捉到的小麻雀藏于教室磚縫之后,一日,私塾的老師施先生發現了磚縫后的麻雀,一氣之下將其摔死,并重新藏了起來,還在磚縫旁寫下了:「細羽家禽磚后死」。
當紀曉嵐再來喂麻雀時,發現麻雀已死,而磚縫旁邊又多了這樣一句,便知是先生所為,于是便續寫了下聯:「粗毛野獸石(施)先生」。
先生見后大怒,覺得紀曉嵐刻意辱罵自己,意欲嚴懲。
奈何紀曉嵐據理力爭,認為此對嚴格按照上聯寫出,嚴絲合縫。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