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三國時期是從來不缺人才的,一個人只要有點本事,自然就想自己能夠得到賞識,能夠讓自己的才能充分發揮出來。像是諸葛亮這種,即便是被劉備三顧茅廬才出的山,但絕究還是不想自己的才會被埋沒。
不過,三國時期有三個人并不是,他們也很有才干,但是他們寧愿浪費自己的才干,就是不做事。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埋葬了自己才干的人。
諸葛亮北伐途中曾經感嘆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見用乎?」這「二人」中,有一位就是石韜。石韜是很厲害的一個人,當年他、諸葛亮、孟建和徐庶并稱為諸葛四友,而石韜和孟建在歷史上都沒留下什麼消息。
據說,兩人與諸葛亮一起玩的時候,就決定了要回老家,其實就是去給曹操打工。當時,諸葛亮就說:「中國饒士大夫,遨游何必故鄉邪!」意思是大丈夫在哪里都可以建功立業,為什麼一定要回故鄉呢?
其實,這就是一個選擇題,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歸宿。之前曹操也請過諸葛亮,但是諸葛亮知道曹魏陣營里的能人太多了,堅決不去曹營。
後來,孫權也想請諸葛亮,諸葛亮回:「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諸葛亮早就看出來了,如果他去了孫權的陣營,雖然能夠得到禮遇,但是并不能盡情地發揮才能。所以,諸葛亮去了劉備的陣營。
而石韜與孟建就是放棄了劉皇叔,選擇了曹操,這兩人到了曹魏陣營過完余生不成問題,但是想要發展起來,恐怕就很難了。由此可見,他們兩人的才干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
諸葛亮「何彼二人不見用乎?」中的另一人是徐庶,徐庶在三國時期的經歷很神奇,他原本并不是一位謀士,而是一位俠客。徐庶曾經為了給人報仇,差點被抓進監獄。在這之后,就有人和他說:「徐庶啊,你這樣不行啊,總有一天是要倒大霉的啊。」
所以,徐庶放棄了武道,開始從文。不過,徐庶并不是很受歡迎,畢竟他從前在江湖上混,放在今天就是天天在學校外面打架的社會人士,所以他的同學們并不歡迎他。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